【聚焦两会】代表委员心声

2021-01-26

  【聚焦两会】代表委员心声

  黄震

  黄震:政府工作报告求真务实、开拓进取、鼓舞人心,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叠加冲击,上海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和在浦东开发开放三十周年的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交出了一份让人民满意的答卷。教育事关上海创新城市和卓越城市建设,作为教育界的一员,建议:1.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产教融合”,仅从职业教育角度来表述站位不够,建议改为有机衔接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创新产教融合育人机制。2.本市GDP和城镇居民收入均位居全国第一,目前基础教育的生均经费投入和教师工资收入水平与优势地区相比差距明显,上海要加大基础教育投入,办全国最好的教育。3.上海要大力改革招考方式、课堂教学模式和教育评价,实实在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尊重生命,回归教育本源,争做全国教育改革的排头兵、先行者。

  张辰

  建议:一是在疫情影响之下,要努力帮助企业降低用工成本,进一步稳定就业,二是关心疫情下老年人生活,加大对远郊地区老年人的关心关爱力度,探索推行互助养老模式,三是关注入学高峰下的幼儿园入园和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

  胡卫

  建议:1.上海要咬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引领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龙头、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等定位,将消费和供给、民生事业联系起来,抓住机遇争取经济升级和社会事业消费升级。2.学区房的迅速升温要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一定措施予以抑制,否则很难做到教育公平。

  何少华

  针对农村养老工作一定程度上还存在重基础设施建设,轻护理队伍培训等问题,建议:1.大力推进养老护理队伍建设,扩大相关领域就业人数,加强在岗人员技能培训。2.加大“互助式养老”的宣传力度,增强农村老年人的体验感。3.盘活社区资源,为农村养老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供给渠道。

  黄山明

  《报告》中列举的一件件实事可圈可点,一串串具体数字实事求是。政府对疫情的管控是到位的,让人放心的,城市治理是一流的,有效的,上海市民的幸福感、安全感、满意度,空前提高。上海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中加以谋划,放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加以考量,体现了对时与势、危与机、竞与合的深刻洞察,目标清晰,定位明确,符合上海实际,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范秀敏

  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全面详实,尤其是出台抗疫惠企“28条”、扩大投资“20条”等多方面的政策举措,促进了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建议:1.针对在加大力度实施人才引领发展战略中补充加入“实验技术人才建设”。2.制定网购食品配送标准,确保进口、生冷食品安全配送。3.大力发展语音交互电子终端产品,让老年人更好享受数字生活的便利。

  鲍英菁

  政府工作报告既做了总结,又对“十四五”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作了部署,我深感赞同。建议:1.2020年调查失业率能在5%以内,是上海特别关注民生问题所取得的成果,要持续对企业做好保障和服务,让失业率进一步下降。2.加大政府投入,帮助中小企业提升数字化能力和数据的精准度。

  曹建华

  义务教育中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全面推行,的确在一定程度上给“择校热”降了温,但也一定程度上催高了优质公办学校周边的房价。建议:1.政府要加大力度建设家门口的好学校。2.各区更加合理统筹学区,不宜固定学区范围。

  邵志勇

  建议:1.继续深化教育改革,进一步研究中高职教育贯通的途径,提高职业教学的成果。2.对第一轮国家赋权的教育综合改革进行系统评估,并尽快制定第二轮实施方案。

  卢慧文

  听了政府工作报告后,感觉上海的基础教育政策保守了一些。由于疫情原因,现在滞留在上海的“小留学生”情况值得关注,他们长期倒着时差上网课,戏称“夜校函授班”。他们很难转入本地公办学校就读,因为公学校课程与留学生课程差异很大,他们也难转入民办学校就读,因为“公、民同招”后,民办学校入学只能摇号进入。同时,他们又很难转入国际学校读书,因为国际学校不允许招收中国学生。建议:充分发挥上海教育资源优势,对在国外留学一年以上的回国留学生,帮助他们进入公办、民办或国际学校继续读书。

  蔡永洁

  几点感想:1.制度创新将决定上海能否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上海需要在制度创新上加大投入,当前上海在这方面动力不足。2.当前高等教育不缺资金,缺少的是改革创新的勇气。3.在职业教育方面,上海有条件有基础建设中国最好的新型智能制造教育基地。4.在基础教育方面,应该进一步减负,特别是为家长减负,把家长从学校“助教”的角色中解放出来。

  杨薇

  建议:1.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市民应该爱体育、懂体育、会体育;要从娃娃抓起,加强青少年运动技能培养,尤其要在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等薄弱环节补短板,建立让优秀退役运动员进入学校当教员的机制,让青少年都具备二到三项运动技能,养成终身爱好体育的习惯,提高上海整体体质健康水平。2.推进体育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充分利用上海领先的科技资源,助力体育科技化、信息化,提升能级,高质量发展。

  邹甫文

  1.鉴于当前疫情有所反弹的现状,建议政协委员对适当调整归国人员隔离时间、完善后续跟踪服务措施等问题做一些研究论证,供政府部门决策参考。2.关于政协委员参与立法协商工作,希望市人大、市政府相关部门对委员的意见建议采纳情况予以反馈,以保护委员的参与热情。

  崔海灵

  听了两个报告,感觉2021年政协工作安排明确,重点突出、更加规范,出台的几个制度性文件非常重要,极具指导意义。提案办理建立“当日接收当日审查当日分办”的快速通道,表明政协围绕重点开展工作更加成熟。“国是书院”开通,方便委员加强学习和履职尽责。建议:政协要加强对一些事关长远发展问题的冷思考。

  王杰

  去年政协围绕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积极贡献智慧力量,工作成效显著。目前,国外疫情肆虐,国内防控形势越来越严峻。建议加快全民疫苗注射进程,促进国内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徐士龙

  上海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领头羊”,也是一带一路的“桥头堡”。但是,上海相比浙江和江苏,在海外布局存在不足。建议:着力提高上海的国际影响力,充分发挥“领头羊”和“桥头堡”作用,带动长三角经济体“走出去”。

  康锐

  《政府工作报告》感觉让人更加有信心,在去年前所未有的压力情况下,对党的领导,政府的工作充满信心,相信会带领大家继续从胜利走向胜利。感觉更加能把握关键,报告和规划纲要都抓住了关键问题,提出了关键举措,咬紧牙关加油干,克服这些关键的困难,上海一定能快速进入关键的发展阶段。感觉未来更加美好,未来将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时代,对十四五和2035年的上海充满期待。

  杨蓉

  《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全面、主题鲜明、措施有力、振奋人心,是一个添动力、增实力、聚合力的好报告。总体来说有以下几点感触:一是贯穿了“新发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二是融入了“新蓝图”,展望了2035年远景目标,明确了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三是体现了“新部署”,聚焦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外双循环的战略连接。

  赵雪平

  《政府工作报告》全面客观总结了2020年市政府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所夺取的双胜利,实现了“十三五”完美收官。《纲要》定位精准,为上海今后五年乃至十五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对四个主要任务的全力以赴和九个重点工作的聚焦,即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更充分体现了市政府的决心和信心。

  吴坚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用精练的语言、精准的数字全面回答了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重点问题。有回顾、有展望、有远景,让人从中感受到奋斗的力量、战略的定力,纵观思维的科学性、把握规律的客观性、契合实际的事实性。提出的目标路径清晰,呼应了人民群众的期待。

  高湘萍

  《政府工作报告》充分体现了承前启后、睿智担当、大气务实的特点,把十三五工作的总结和十四五发展谋划放到中央对上海的要求、经济全球化、全国现代化建设千帆竞发百舸争流、长三角总体部署的大格局中,令人振奋。不平凡的2020年,我们经受了挑战,取得了了不起的胜利。上海人民书写了历史,《政府工作报告》总结和开启了历史。

  杨军

  上海的抗疫防疫工作各方面响应迅速,保障了上海的安全,展示了上海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水平。建议:对高风险人员,安排适当心理疏导,对隔离点儿童,各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帮助解决问题。

(稿件:高翰森 金伟龙  摄影:史卫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