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优化中小学阶段劳动技术教学的建议

2020-01-10

  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是青少年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中小学生劳动意识养成,劳动技能掌握,劳动习惯形成的实践过程,正在受到政府、社会和家长的积极关注。目前各地中小学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因为各种社会因素的干扰,劳动技术教学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演变成为程序化、形式化的事物,与教学要求和学生素质养成形成了相当的距离,需要社会各方共同重视,采取积极措施,让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获得有效的实施空间,真正成为培养全面发展型创新人才的有效实践。

  一、当前中小学劳动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社会各界的关注度不足。劳动技术教育虽然在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上有所涉及,但在教学领域重视程度普遍较弱。当前,社会各界对中小学生的发展期望大多偏重于文化知识类课程,近些年也开始关注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但重心大多偏于艺术修养、数字化技能等领域,对于普通劳动和技能往往被忽视。尤其是当代城市文化氛围中有相当的轻视普通劳动者的倾向,也对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有很大负面影响。

  2.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缺乏整体设计。当前大部分学校的劳动技术教育课程设置没有规范的教学考核条例引领,不同学校自行安排的随意性较大。部分学校干脆让教室清洁卫生等一般事物,直接替代了劳动技术教育,管理部门的课程量与课程标准设定有等于无,劳动技术教育课程形同虚设。

  3.行政管理部门对学校组织开展劳动技术教学的资源配置重视不足。劳动技术教育需要有稳定持续的基础投入,如专用教学空间和水、电、木工和钳工设备等和消耗材料等,需要有相应的基础投入和常规的维护开支。本市中小学中具备初步设施条件者仅有四分之一,大部分学校则因为资源缺乏无法开展相关课程。行政管理机构对基础资金投入的结构和工作思路变化迟缓,似乎依然局限在将大量资金用于校舍反复装修。

  二、改善当下中小学劳动技术课程状况的若干建议

  1.在中小学和社会全面开展中小学生劳动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工作,重新认识劳动教育对于青少年基础素养发展的重要价值。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关于“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讲话精神,从少儿教育环节就开始培养劳动习惯,实践劳动技能,培养辛勤劳动的基本素质。社会各个领域直到学生家庭,都要让孩子养成主动的劳动意识、健康的劳动责任等,为青少年综合素养的提升创造一个良好的前提。

  2.教育行政部门要强化劳动技术教育课程的管理。尽快组织对开展劳动技术课程有一定基础学校的实践调查,总结成功经验,进而制定出系统完整的中小学生劳动技术教育课程大纲,分年级提出教学标准,制定教学规范,形成教学考核标准。同时要根据不同学校的客观条件,在两三年内系统配置劳动技术教育所需的硬件、软件材料,为各学校切实开展劳动技术教育课程提供良好基础。同时要尽快组织劳动技术课程教育的师资力量培训,形成劳动技术教育课程的专业师资队伍,让劳动技术课程教学获得科学有序的发展环境。

  3.鼓励不同学校立足现有学校条件,主动探索适合本学校师生发展劳动技术教育课程设置。在小学初级阶段,主要以学生的劳动意识养成为主线,以参与公益性劳动为主体课程,重点在于劳动光荣的观念形成和劳动习惯的养成。对于高年级小学生和初中阶段的学生,重心可以逐步转向各种特定劳动技能的熟悉与掌握,或者根据不同学生的特长、天赋等,提供各种不同的的劳动技术教育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培养创造性劳动的兴趣。

  4.关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信息交互渠道建设。青少年的劳动教育成效与家庭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劳动技术教师必须与学生家长形成有效的信息沟通,有效掌握劳动技术教育对于少儿发展的进展情况,以保证劳动意识、劳动观念真正在学生身上真正健康形成。在这一领域,目前中小学校教师,包括相当一部分家长因为历史和社会原因,自身大多有一定的缺憾,需要学校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密切关注,预防劳动教育出现单纯技术、技能教育的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