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长三角血液供给管理一体化的建议

2020-01-10

  长三角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医疗系统一体化的规划与管理,事关广大人民生活健康,目前比较突出的是血液供给问题。本市临床医疗活动中,采供血实际情况不容乐观。我们通过实地考察市血液中心和医疗机构一线工作场所、科普教育基地展示馆等,对本市血液管理机制、血液募集能力、医院供血情况和血液安全保障等进行了系统调查,并据此提出改进和完善意见,希望能为促进长三角血液供给管理一体化发展提供帮助。

  一、本市临床医疗活动中的血液供需状况分析

  1.外省市来沪就医人次增量显著,造成医疗用血不足状况突出。根据上海血液中心2016年对用血量较大的前20所医院(占全市用血量63.14%)统计数据,持外省市身份证登记的患者,用血量占了这些医院年度用血总量的53.93%。而同一年度的献血数据表明,外省市居民在本市献血量,仅占献血总量的6%。外省市居民用血量与献血量的巨大差距,是本市医院临床用血紧张的原因之一。

  2.团体献血进入增长瓶颈期。组织单位职工集体献血是以往的主要用血来源。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8年,团体献血从每年23万人份缓慢上升到28.3万人份。同时,个人无偿献血则从2008年的20.4万人份下滑到2018年的16.9万人份。团体献血比例过高已经呈现出一定风险,原因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人员密集型机构迁离上海成为趋势,势必影响献血量的基础来源。

  3.本市人口老龄化趋势凸显,自然趋势之一是献血人员减少,用血人员增加。短时期热火的街头自愿献血活动,因为缺乏长效的管理动员机制保障,采血量自2011年起处于持续下滑态势。

  本市血液管理领域缺乏有效的机制创新,目前血液质量管理还未能实现全过程信息管理,落后于国内其他特大型城市的血液管理平均水平。

  二、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政中完善血液管理的建议

  1.建立长三角地区医疗血液供给一体化管理综合办公室,完善血液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管理能级。在长三角地区推行血液供需一体化的政策或条例,实现区域内医疗临床用血的综合调配。如通过长三角综合管理办公室打破地区之间的用血壁垒,定时向上海市用血量较多的临床服务医院计划调配血量,做到血液资源和用血信息共享,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引领作用。

  2.建设1+3+N+X 血液管理信息化体系。在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平台,中心血站的采供血信息平台、血液组织动员管理平台等相关领域实现全方位无缝链接,从血液采集到实际使用实现全系统的质量监控,确保供血和用血的科学合理,保护捐赠者和用血者的公平权利。

  3.利用建设中的长三角区域信息网络,做到血液资源和供血信息的区域共享。如设立手机APP平台,在长三角落实献血者联网登记,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血液联动和应急献血机制。强化突发、急症等特定输血需求的常态化机制,以应对社会性突发事件。

  4.进一步完善献血义务等科学知识的普及与宣传,在新媒体环境下,可以发展互联网+自媒体方式,推进献血科普宣传。加强科学研究,根据本地区居民身体健康的实际状况,在没有慢性疾病的55-60岁的健康成年人中,探索试行酌情延长献血年龄。同时多部门协力推进献血网点合理布局,创立和优化无偿献血的奖励机制,加强对献血者的关爱力度,如纳入上海落户加分细则,纳入个人诚信体系等激励措施。